close

        鋼琴的演奏是一項複雜的思維和實踐活動,有其本身嚴密的邏輯系統順序和認識發展規律。一個合格的鋼琴演奏人才不是短短幾年就能培養出來的,必須根據鋼琴教學的特點,通過系統、正規、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紮紮實實地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地反覆訓練積累,逐步提高。俗話說“基礎越厚實,上面蓋的樓就可以越高”,就是這個道理,本文從五個方面談論“鋼琴基礎訓練”的觀點。

5655b8d269339_1024.jpg



  一、培養手指機能的靈活性、獨立性和控制能力

  手指是演奏鋼琴直接觸及琴鍵的部位。用著名鋼琴家涅高茲的話來說,在鋼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線的戰士”,是“聲音的製造者”,是“鋼琴彈奏的直接創造者”和“鋼琴家意志的執行者”。法國著名鋼琴家瑪格麗特·朗則這樣來強調手指的意義,她說:“要能夠清晰明瞭,意義清楚,表情豐富地說出音樂要說的話,鋼琴家應有會說話的手指。”而要擁有這樣的手指必須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礎訓練,手指的力量、靈敏、速度以及基本的觸鍵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鋼琴技巧最重要的環節,是鋼琴演奏基礎的基礎。

  (一)手指的靈活性

  手指靈巧訓練是一個獨立的階段,但又並不是一個孤立的階段,它滲透在基礎之中。從學習手指獨立揮動開始,手指的敏捷靈活就介入其中了。我們在教學和輔導學生時要注意到這一點,要有意識地把它做為手指靈敏的起點來要求。手指靈巧的第一要素是手指觸鍵和起鍵這一組動作的敏捷與迅速。我們在這裡強調快捷下鍵的同時,特別要求迅捷的起鍵動作。

  瑪格麗特·朗告誡說:“不僅要想到手指彈下去,還要想到手指抬起來,會不會把手從鍵盤上拿開和會不會放下是一樣重要的。前者是後者的條件。 起鍵快捷的意義在於對即將出現的快速下鍵動作提前做好準備,這一時間和動作上的微量提前在連續動作中的積極意義不容低估,它將免除手指懈惰和癱軟帶來的滯鈍,從而賦予手指積極揮動的活力與靈敏性。手指靈活的第二要素是把每一單個手指敏捷迅速地觸鍵連接起來。

  從最短小的兩個音的連接開始,逐步擴展到多個音的連接,使手指培養起富有彈性的靈敏反應。在獲得了兩個手指間的靈敏觸鍵的基礎上,我們再進一步進行3個手指的靈活敏捷觸鍵訓練。自然,還是從較強的手指開始,首先1、2、3指,再2、3、4指,最後3、4、5指。手指靈敏性訓練宜提早進入,宜穿插滲透於非連奏學習過程中。早一些把枯燥的單個手指的爆發性擊鍵練習引入各種較為有趣的靈活,活躍的音型式的練習,使彈奏者更快更早地掌握靈巧的快速手指的運用。

  (二)手指的獨立性

  法國鋼琴家瑪格麗特·朗指出,訓練手指的獨立性目的是“統一強指和弱指的力量和彈性,使它們能夠對付同樣的困難。手指獨立性基礎訓練的第一個步驟是加強手指的支撐力。手指的獨立支撐是手指獨立動作的前提。因此,提高手指獨立性訓練必須以加強手指獨立支撐能力為基礎,從加強獨立支撐能力入手。

  第二個步驟是增強手指各指的獨立活動能力。主要是訓練從指掌關節出發的手指揮動能力。它包括手指揮動的幅度,揮動動作的速度、力度和頻率。對手指獨立性訓練比較有效的方法是:保留音練習和5指的非連音練習。

  保留音練習的方法是:將5個手指在一定的鍵盤位置上無聲按下,然後依次作獨立的抬起和落鍵動作。

  練習要點

一是抬起、落鍵的手指動作盡力保持獨立。

二是起、落動作必須鮮明。訓練允許一定誇張,如允許手指抬高到比通常彈奏運用的高度更高一些來鍛煉它的運動幅度。

三是注意放鬆。慢速練習擊鍵落指後要有意識盡快鬆掉,一定要求在做到放鬆後再抬起作第二次,如此重複。

四是在鮮明。獨立動作養成習慣、並取得放鬆協調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抬起手指擊鍵的速度。

五是逐步加快速度,提高起落動作的頻率。

  (三)手指的內控力

  我們說連奏的觸鍵是從聲音效果到觸鍵方式與非連奏恰好是一個反向。它不是爆發性的快擊揮動,而是訓練有素的緩慢觸摸,這種緩慢的觸鍵方式就是依靠手指的內控力。不同觸鍵所要求的不同觸鍵速度,不同觸鍵方式,不同鬆緊程度,不同的按壓保留時間等等都需要有一種控制力,在學習運用不同觸鍵來變化聲音效果的時候,自覺地運用手的控制力是克服彈奏單一,缺乏變化的重要方面。內控力的練習掌握必定要同一定的觸鍵形式相聯繫。譬如同歌唱柔美的聲音訓練聯繫在一起,聲音不對內控力的使用就不合適,反過來,如果歌唱性演奏已經能嫻熟運用就表明在這方面的掌握運用已經熟練。

24w58PICa4G_1024.jpg



  二、培養運用“重量彈奏法”奏出寬厚的歌唱性旋律

  在鋼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中,觸鍵法的演變是最具代表性的。著名鋼琴家、鋼琴教育家戈多夫斯基曾把觸鍵法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車爾尼為代表,其特徵是錘式擊鍵;第二階段以斯圖加特學院為代表,其特徵是壓力觸鍵;第三階段即一個新的階段,以重力為其特徵。 “以重力為特徵的觸鍵法摒棄了濫用'手指技巧'的老學派,認為光靠純粹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光靠負責手指運動的那些相當弱小的前臂肌肉力量是難以駕馭現代鋼琴的。 ”(喬治·桑多爾)到了19世紀末,除了一些追求特殊音響效果的作品外,這種重量彈奏滲透到每一部作品,它使演奏更富有彈性、歌唱性。為鋼琴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一)正確理解“重量彈奏”法

  鋼琴演奏中的重量,即人身的自然重量在彈奏時,它的關鍵在於人腦對肩膀、大小臂、手指等各部位之間的重量控制;故稱之為重量彈奏。它要求人體各關節之間保持一種相互聯繫、互為依靠的協調關係。然而在力度強烈變化對比時,如何使上述要求得以持續的保證,則是一件極困難的事。必須由大腦通過指尖與鍵盤的觸覺、聽覺對音響的傳遞以及肩、大小臂對重量的感覺來協調各部分的關係,相互提出要求並調整。如果肩以下的任何關節在人腦的支配過程中處於過分主動或被動的地位,破壞了各關節之間這種協調平衡的關係,在彈奏中將出現“酸”、“硬”、“僵”等感覺,同時,彈奏出來的音響也失去了彈性。

  (二)正確掌握重量彈奏法的關鍵在於放鬆

  首先使全身各部位與關節處於鬆弛狀態,斷奏練習是學習重量彈奏的方法之始,也是初學者的必修學習。在進行斷奏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強調的就是手臂的放鬆,高抬手臂讓其落下接觸鍵盤。如果這時就開始對學生進行重量彈奏的教學,將使其在漫長的習琴過程中少走彎路。

  首先要明確自然的重量建立在自然放鬆的基礎上。這是一種全身性的積極放鬆,並非人體在極度困乏下的麻木狀態;在保持正確演奏姿勢的同時,讓學生進行斷奏練習。讓手指自然地落向鍵盤而非砸向鍵盤,若肩膀、大臂、小臂、手指中的任何一部分未能放鬆,都將使發出的聲音生硬、蒼白,而如果對某一部分人為地施加了力量,彈奏的音響將出現僵硬、刺耳的效果。

  最後在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利用手臂的自然重量進行彈奏的感覺並感受到其音響之後,教師與學生都將面臨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即如何對這種重量彈奏進行合理的控制,使各關節之間始終保持一種相互聯繫、互為依靠的協調關係,從而適應各種力度的需要。除了反覆示範之外,教師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通過音色及時合理地協調這種關係。

  一個運用正確重量彈奏出來的音符,它的音色應該是豐富而富有彈性,明​​亮而富有張力的。

59G58PICsa4_1024.jpg

via 古典鋼琴王

*提供免費試聽一堂課,請先在FB粉絲團按讚再訊息預約喔~

跟著S玩音樂.jpg

鋼琴入門課程 http://smusic110.pixnet.net/blog/post/79925315

艾斯音樂教室 http://smusic110.pixnet.net/blog/post/66873264

臉書粉絲頁 www.facebook.com/smusic110

e-Mail: smusic110@gmail.com

S-Music Studio

arrow
arrow

    跟著S玩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