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外國的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音樂在醫療保健方面具有許多作用。下面介紹部分研究情況。

807162323491093.jpg

 

  • 音樂可用於治療不少疾病

       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成效。不久,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也隨之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現在音樂療法已經在許多國家盛行。醫學界通過臨床實驗證實,音樂對放鬆身心、振作精神、減少疼痛、幫助入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在生理上,音樂能引起呼吸、血壓、心跳以及血液流量的變化,可用於治療不少疾病。例如,每日飯後聽幾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讓高血壓患者聽抒情音樂,可降低血壓;給受了驚嚇的人聽柔和輕鬆的音樂,可以使患者安靜以至恢復正常。
       西方人認為古典音樂的效果最佳。有的專家指出,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音樂能幫助失眠者入睡,德國作曲家巴赫的音樂可減輕消化不良,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可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甚至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的作用。
       音樂治療疾病的機理主要是:音樂通過聽覺傳入中樞神經系統,主要作用於大腦的邊緣系統和腦幹的網狀結構,前者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機體的本能活動、調節內臟活動、情緒活動並參與記憶活動;後者則是具有多種調節與整合功能的結構,可使大腦機能處於最佳狀態。科學實驗證實,人體內有100多種生理活動具有音樂的旋律,而音樂本身是一種能量不同的速度、旋律、音調、音色的聲波,作用於人體會產生有益的共振,使各器官和各種自律運動處於一種和諧有序的狀態,或者對相應的器官產生興奮或抑制,這是音樂的物理效應。此外音樂產生的聲波能促使人體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和某些神經介質,或激活各種酶,使人體的新陳代謝得到調整,從而增強抗病能力,這是音樂的化學效應。

  • 美國的音樂療法

       目前在美國有近萬名音樂治療師在醫院、精神病院、養老院、學校以及監獄等給越來越多的患者用音樂療法治療精神和身體疾病。音樂療法已成為美國一種流行的治療方法。
       在賓夕法尼亞州有一家音樂療法班,該班學生都是因車禍受過腦外傷,經治療後處於康復階段的患者。這些人受傷後,有的記憶幾乎喪失,有的說話含糊不精,有的無法表達自己。這個音樂療法班的女教師詹妮斯既有音樂專長又是音樂治療師,她教學生們唱歌、玩樂器,教他們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要求。她說,

  • 音樂確實能夠幫助患者解決交流和情緒問題。

巴爾的摩市一家醫院採用音樂療法已有幾十年曆史。在這家醫院,不僅給手術患者聽音樂,特護病房的病情危急的病人也聽音樂。一般病人可戴上耳機聽音樂,以避開各種使人心煩意亂的噪音。據稱,讓病患者聽音樂能夠減少疼痛和催人入睡,從而可降低用藥量。
 

0.jpg

  • 唱歌的許多好處

       唱歌是音樂療法的一種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通常又被稱作“聲樂療法”。研究表明,唱歌對人體健康具有許多好處。
唱歌的第一個好處是,唱歌要求用腹部呼吸,這與人們平常所習慣的胸式呼吸不同,這種呼吸法可以合理地發揮肺的功能,使血液中的氧補充到最大程度,刺激腹腔的工作,使血液湧向內臟。
       唱歌的第二個好處是,唱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呼氣時間遠遠長於吸氣時間的情況,即人們所說的不換氣,這時身體會出現輕微的缺氧。而這會對人體產生一種非同尋常的刺激。短促而有力的吸氣可以在瞬間使血液富含氧氣,心血管系統因此得到強化,供血加快,血液指標改善。
       唱歌的第三個好處是,參與唱歌的並不僅僅是聲帶,而是整個身體。每個內部器官都在以其特有的方式振動,而且不健康的和健康的器官以不同的頻率振動。唱歌所引起的振動彷彿是一種按摩,能促進血液流向有病的器官,從而產生治療效果。當然,這種按摩對許多重大疾病沒有什麼治療效果。但在許多情況下,這種按摩就足以解決問題,因為疼痛經常是由於器官活性不夠引起的。聲樂療法配合藥物治療可以取得比單獨用藥更好的效果。唱歌對治療支氣管、肺和心血管系統方面的疾病有特別的療效。
       想更長久地保持健康和青春不一定要成為職業歌手。把唱歌當作自己的一種愛好就足夠了:一周和聲樂老師練歌一次,或加入合唱團,或唱卡拉OK。下班後唱半小時的歌對消除疲勞、煥發精神極有幫助。
       如果沒有時間上聲樂課,那就利用各種可能的時間,如早晨鍛煉時,午飯休息時,晚上看電視時,哪怕是哼歌也行。這時可以體會到唱歌的第四個好處:改善情緒。

material_139082687730818_400x300.JPG

  • 音樂能提高麻醉藥效果

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一家醫院的醫生通過試驗證明,音樂能提高麻醉藥的效果。這家醫院採用這種“音樂配合法”進行麻醉手術已經很長時間了。研究結果表明,不論是古典音樂,還是現代的舞台音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 手術時播放音樂可以減輕病人的疼痛

       瑞典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給全身麻醉正在接受手術的病人播放一些撫慰的音樂,可以減輕病人的疼痛,促進傷口的癒合。研究人員說,為全身麻醉的子宮摘除手術的女病人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或者海浪的聲音,可以減少病人的疼痛感,病人出院時也沒有那麼虛弱,和沒有聽音樂的病人相比,她們在手術後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坐起身來。
       瑞典俄勒布魯醫院的女醫生尤里卡·尼爾遜和她的同事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雖然病人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是沒有意識的,但這份研究解釋說病人的大腦對手術中發生的事比我們想像的敏感。由於這種“術中意識”,病人很可能在手術中無意識地聽到醫生和護士的對話,這樣就會增加病人術後的焦慮和不滿。
為了不使病人在手術中無意識地聽到一些不該聽到的話或者誤解醫生間的對話,尼爾遜醫生建議“手術中最好為做了全身麻醉的病人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她說:“這種調節方法可以減輕病人術後疼痛和虛弱,沒有任何副作用,而且很容易辦到。”
       尼爾遜醫生的研究小組隨機選擇了90名接受子宮切除手術的女病人,手術中向一部分病人播放輕鬆的音樂,另一部分人只聽得到手術室中正常的聲響。結果表明,播放音樂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人的疼痛感,有助於病人的恢復。專家們認為,這項發現還有待進一步證明。

  • 彈琴有健腦作用

       德國專家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彈琴(包括鋼琴、手風琴、管風琴和電子琴等)對人的大腦有明顯的保健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人在彈琴時眼睛要看樂譜,而大腦則要根據樂譜指揮手指進行複雜多變的動作,這一系列的動作過程對大腦是一種極好的鍛煉。另外還發現,手指與大腦關係密切,10個手指在彈琴時與60%以上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有關聯。據測定,在彈琴時大腦的血液循環要比安靜時增加5%-15%。
       要使彈琴達到健腦效果,必須像參加體育鍛煉一樣持之以恆,並且每天上下午需要各彈琴30分鐘以上。

練琴中慢彈.jpg

  • 豎琴音樂的醫療作用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用豎琴演奏的音樂能夠減輕病人在手術中的疼痛。英國一些醫院在進行手術時,讓豎琴師在旁邊彈豎琴,這樣可使病人得到安慰,從而能夠鎮靜下來。
       研究發現,豎琴音樂還能夠減緩心臟跳動速度、降低血壓並能預防心髒病。由於豎琴音樂具有這樣的作用,因此在英國有越來越多的私立診所和護理機構開始僱用豎琴師。英國的國民醫療服務制度允許倫敦皇家布朗普頓醫院採取這種方式,美國韋林德癌症中心醫院也首次聘用豎琴師。
       美國專家的研究發現,用豎琴演奏的音樂會影響身體的神經系統。美國的一些外科醫生在做手術時讓豎琴師彈琴,這樣患者需要較少的麻醉劑。韋林德醫院護理與治療中心主任安妮·米爾斯表示,在對癌症患者進行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時,讓豎琴師彈琴,患者需要的用於緩解疼痛的藥物就比較少。該醫院聘用了26歲的豎琴師貝桑·休斯在手術時給病人彈琴。休斯從10歲開始彈豎琴,是一個優秀的豎琴師。她說:“豎琴聲有助於改變患者大腦活動方式和腦電波,減緩心跳速度,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在彈琴10分鐘後,患者的血壓也會發生變化。”
       倫敦皇家布朗普頓醫院也希望聘用同樣26歲的豎琴師列希亞·蘭格為手術中的病人彈琴。彈了17年豎琴的蘭格說:“我將在手術前和手術後為病人彈琴,而且根據手術和病人的情況,也有可能在手術進行中為病人彈琴。”
       美國的這一研究是伊利諾斯州卡爾心髒病中心心臟電生理學主任亞伯拉罕·克歇里爾博士進行的,他說:“豎琴音樂似乎影響控制心臟的神經系統,讓病人放鬆,心跳速度變慢。人們不會把這看成是一種巫術,這是有聲音科學基礎的,只是還不知道豎琴音樂為什麼會有這種效果,我們正在努力揭示其中的奧秘。”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豎琴師克里斯蒂娜·圖林女士到英國教授“豎琴療法”。她說:“我在手術中給病人彈過琴,包括為一名做手術的婦女彈琴,從她的乳房中取出了一個硬塊。由於我在彈琴,她幾乎沒有用麻醉劑。”

  • 音樂有助於帕金森氏症患者恢復行走功能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醫學專家發現,傳統的治療方法可以使帕金森氏患者的行走功能改善10%,而在配合音樂療法的情況下,改善程度提高到25%。最好配合2/4拍或4/4拍的進行曲訓練。

  • 聲樂課可以改善頸椎病和關節病患者的狀況

       澳大利亞的醫學專家借助聲樂課大大改善了頸椎病和關節病患者的狀況。患者每週上3次半個小時的聲樂課。許多患者在第一堂課結束以後就有明顯感覺,精力充沛,不舒服感大大減輕。

  • 音樂有助於減輕腰背疼痛

       聽最喜歡的音樂有助於減輕腰背疼痛。在一項有65名因慢性腰背疼痛而需要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參加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能夠放鬆下來每天聽25分鐘自己喜歡音樂的患者,其睡眠效果要比不聽音樂的患者好一些,腰背疼痛也要輕一些。

  • 音樂可以減輕壓力

       在準備從事一些壓力比較大的工作之前,例如準備接受老闆的業務考核或準備大型業務報告之前,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準備。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音樂對那些準備演講的人具有防止出現各種與情緒壓力有關的應激反應的作用,可緩解演講者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皮質醇水平升高等現象。那些演講前不聽音樂的人,上述指標均明顯升高。

Dublin_Philharmonic_Orchestra_performing_Tchaikovsky%5Cs_Symphony_No_4_in_Charlotte,_North_Carolina.jpg

  • 打擊樂可以改善情緒

       打擊樂對身體健康也有益處。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方法是讓高體力消耗行業的員工參加打擊樂健身活動,結果有50%的人情緒得到改善,而且持續時間至少達6週之久。參與這項研究的受試者普遍反映疲勞感、焦慮感及壓抑感都有所減緩。建議去樂器商店購買一對節拍器,回家後跟著樂曲盡情地敲打,把一天的壓力釋放掉。

  • 睡前聽音樂可緩解失眠症狀

       俄羅斯衛生部睡眠研究中心的專家經過研究發現,人在睡覺前聽輕音樂可使心情平靜、呼吸均勻,對緩解失眠症狀大有好處。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睡前聽45分鐘舒緩的爵士樂可使失眠患者入睡快、睡眠時間長且質量高。此外,緩慢而輕柔的民族音樂和器樂旋律(每分鐘約60節拍)也有類似作用。

  • 有催眠作用的“腦音樂”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專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可以自行創造出特有的“樂曲”,而且這種“腦音樂”具有很好的催眠作用。
負責該項研究的凱烏莫夫教授指出,世界上有相當多的人遭受著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的困擾,而大多數症狀都和壓力和焦慮有關。凱烏莫夫和他的同事們為此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選擇了10個患失眠症至少兩年的患者,給他們腦部戴上一種可以測定腦電波的輕便儀器。這種儀器能描繪大腦輸出的一種曲線,然後該曲線被輸入電子計算機,形成一種與腦電波的頻率和波形一致的音頻軌跡,這就是“腦音樂”。它是大腦的輸出曲線,只不過是以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專家們說,這些“腦音樂”聽起來有些支離破碎,有時根本無法把它和真正的音樂聯繫起來;有時候僅僅是一些和諧的節拍,而有時候則完全沒有調。但不管怎樣,每個人的大腦產生的“腦音樂”是各不相同的。
       每個參加試驗的人員都被錄製下自己的“腦音樂”,研究人員讓他們把“腦音樂”帶回家,並要求他們只在臨睡前感到有睡眠障礙時才聽。試驗結果表明,“腦音樂”具有很強的催眠作用,而且聽自己的“腦音樂”要比聽其他人的更容易入睡,這說明“腦音樂”也有個性。“腦音樂”的頻率比其他的腦波要低,它可以引導人進入一種輕鬆的深度睡眠。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把這項技術普及應用到廣大患者。到那時,患有嚴重失眠症的人只需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製成一張含有自己的“腦音樂”的唱片,然後就可以在音樂的作用下盡快入睡了。

 

  • 用音樂清醒頭腦效果好

       為了使駕駛員在開車時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發生交通事故,目前採用了多種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吹送冷風法。然而,日本研究人員經試驗表明,聽自己喜愛的音樂與吹冷風相比,具有更好的清醒效果。
       日本研究人員是這樣進行試驗的:首先根據人在瞌睡時皮膚電位水平降低的生理現象,把皮膚電位水平和因清醒度變化而產生的眼球運動配合起來,制定出一個判斷清醒程度的標準。然後將被測試人員安排在一個光線較暗、環境安靜的房間內,給予不同的刺激,並測出其大腦清醒程度的變化。測試結果表明,在根據自己意志聽自己喜愛的音樂時,人最能保持頭腦清醒。
       在調查音樂對清醒頭腦的效果時,研究人員分別為每個被測試者準備了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和不喜歡的音樂,以找出它們的差異。結果證明,當聽自己不喜歡的音樂時,被測試者的清醒度很快降低;而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其清醒度即使經過1小時也未出現降低的情況,其中以不受強制、自由自在地聽音樂的效果最好。據此,研究人員認為,任何一種強制性的防瞌睡方法都有一定的極限。
       對比試驗證明,吹送冷風清醒頭腦的方法遠不如“音樂清醒法”效果好。在用溫度14℃、風速6米的涼風進行試驗時,經過25分鐘後,幾乎所有的被測試者還是出現昏昏欲睡的狀態。

  • 聽古典音樂可提高智力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聽古典音樂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不過其效用可能只是暫時的。
       該大學的36名學生在研究人員的安排下進行了有關實驗。實驗分三個階段:先靜思10分鐘,靜思後,第一個階段播放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鋼琴曲,第二個階段播放輕音樂,第三個階段什麼音樂也不放。每一階段結束時都對學生進行智商測驗,結果表明,學生經過第一階段的智商得分普遍提高,上升率為9%。
       莫扎特的鋼琴曲與人的大腦有什麼聯繫呢?科學家認為,兩者都有復雜的結構。人們在進行高水平抽象思維活動時,大腦各部分間的信息交流遵循一定的神經生物模式。大腦中固有的種種神經生物結構大多能被激發。莫扎特的鋼琴曲的結構會引起腦神經生物結構的共振,從而提高了人的思維活動能力。但這種提高效果只是短暫的,持續時間不超過10至15分鐘。

Classical_music_composers_montage.JPG

  • 音樂可以預兆老年癡呆症

       意大利一家醫學研究中心的專家認為,老年人突然改變音樂愛好往往是老年性癡呆症開始的預兆。
       專家列舉了一位68歲的意大利男人的例子。該男子在患癡呆症前突然改變了自己多年喜愛古典音樂的習慣,而對原來最不喜歡的流行音樂愛之有加。另外,他對自己以前喜歡的工作也失去了興趣。不久,他的親屬和醫生對他的這種奇怪改變找到了原因,他們發現他出現了老年性或弱智症狀。
       該醫學研究中心的弗利松博士指出,值得家人注意的是,老年人對所喜愛音樂的突然改變應引起警惕。

 

鋼琴入門課程  goo.gl/K1fiFT

艾斯音樂教室  goo.gl/XSsbjO

臉書粉絲頁 www.facebook.com/smusic110

e-Mail: smusic110@gmail.com

S-Music Studio

arrow
arrow

    跟著S玩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